<track id="e411x"><ruby id="e411x"></ruby></track>

        <p id="e411x"></p>
        <pre id="e411x"></pre>
        <track id="e411x"></track>
        <track id="e411x"><ruby id="e411x"><menu id="e411x"></menu></ruby></track><big id="e411x"><strike id="e411x"></strike></big>


         

        翻遍娛樂圈,應該沒有人比她更敢說了|新視野
        發布時間:2023-04-18 14:02:04 文章來源:鳳凰網

        熱搜榜,已經快成為專家們的天下了。


        (相關資料圖)

        今天一個「專家說」。

        明天一個「專家建議」。

        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全部被專家拿捏。

        對此,廣大網友只想說:

        建議專家不要再建議了。

        不要說一般網民了,就連明星在看到一些離譜的專家言論也忍不住吐槽:

        沒見過專家出任何作品,但說話都有他們的份。

        實際上,不止咱們愛懟專家。

        國外人也對專家的各種言論表示厭煩,常常拿專家開涮。

        去年,網飛聯手英國明星,拍攝了一部有趣的偽紀錄片。

        不僅向專家們提出各種難以想象的無厘頭問題。

        還要求進行正經、嚴肅的回答,場面一度十分精彩。

        口碑不俗,豆瓣8.8。

        今天魚叔就和大家聊聊,這部歡樂的懟專家片——

        《扯淡地球史》

        Cunk on Earth

        片頭的畫風,與BBC其他紀錄片如出一轍。

        伴隨著各種遺跡、博物館的實地場景,主持人戴安一臉正經,出場講話。

        無不彰顯著六個大字:

        我們是專業的!

        然而,戴安一開口說話,「專業性」就不復存在了。

        她就像是一個不受控制的小孩,腦袋中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法。

        為什么自行車上沒有廁所?

        為什么波提切利畫的維納斯,脖子那么長那么歪?一點也不好看啊。

        金字塔的形狀是為了阻止流浪漢在上面睡覺嗎?

        當講到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時候,戴安的第一反應是:

        「愛迪生發明光之前,人們是如何在白天看東西的?」

        講到射線污染。

        居里夫人被搞死,班納博士卻成了超級英雄。

        這是父權導致的嗎?

        什么是父權?

        討論到十月革命,窮人推翻了富人。

        戴安突然好奇,馬斯克那樣的頂級富豪是否需要擔心自己被送上斷頭臺。

        當然,她心中已經有了答案。

        馬斯克應該可以發明一臺機器。

        在暴徒來之前,以電子形式砍掉自己的頭。

        比問題更離譜的是,她對面的專家們竟然還能一板一眼地回答。

        有條有理,從容不迫。

        戴安堅持將蘇聯(Soviet Union)稱之為「素聯」(Soviet onion)。

        倫敦國王學院的軍事史教授,居然有理有據的講起了蘇聯的素食問題:

        提到文藝復興。

        戴安問了一句,文藝復興與碧昂絲的《單身女士》哪個更具有文化意義呢?

        教授也能煞有其事地回答。

        二者都有成功之處,二者都有其意義

        我個人更喜歡碧昂絲

        不過文藝復興試圖改革整個文化領域

        戴安一聽答案不合心意。

        立馬用政治正確懟了回去。

        那幾個白人直男的作品,就把碧昂絲打敗了嗎?

        你是這個意思嗎?對著鏡頭說

        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:

        這部劇明明是講解人類文明發展史,但貫穿于整部劇集的核心元素,卻是一首比利時電子神曲「Pump Up the Jam」。

        不知為何,戴安總是將這首1989年的歌曲,作為時間衡量的標尺。

        無論人類歷史上發生什么重大事件,都會被拿來與這首歌曲發表的時間相比較。

        Pump Up the Jam80"s Pop - 80"s Classic Hits

        與此同時,還插入了一大段魔性的MV。

        兩集之后,魚叔直接被洗腦。

        音樂一響,下意識就跟著擺動。

        畢竟,音樂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        網飛費了老鼻子勁兒請來這么多學者,只是為了拍一出調戲專家的蠢蛋喜???

        你可千萬別小瞧了這部紀錄片。

        看過《扯淡地球史》的人,都會有一種共同的感覺:

        知識從大腦中劃過。

        那些看似無厘頭的內容,其實蘊含了很多干貨。

        比如,奧運會在初創時期,是要求運動員裸體比賽的。

        古埃及沒有什么流浪漢,因為那時的人會互相幫助。

        早期默片,看上去像是加了倍速,因為那時拍電影的幀率與現在的不同。

        當然,這些都是小意思,有些小伙伴應該也了解。

        在討論哲學與宗教相關問題時,戴安的奇葩腦回路具有出乎意料的效果。

        能夠將晦澀難懂的概念,很好地轉化成更加簡單明了的表達。

        戴安堅信,人類的大腦中塞滿了管子,而哲學家的想法就像一顆顆豌豆。

        當他們在思考偉大問題時,這些豌豆要么是連續快速地擠出來,要么是硬著頭皮讓所有豌豆同時強行穿過思維管道。

        乍一聽,戴安說的好像與哲學沾不上半點關系。

        但實際上,連哲學教授都認為她的說法十分精準的描述了哲學中兩大普遍趨勢。

        一種是分析法,即將問題分解成很多小部分。

        一種是綜合法,就是從更加宏觀的角度看問題。

        這也是當前哲學中主要的兩個分支。

        當談論到更加縹緲的信仰問題時,戴安尖銳地提出:

        人類為什么要信,大于我們的東西?

        她直接用了「我有一個朋友」的方式,向教授發問。

        朋友保羅,本是一個無神論者,可當他遭遇車禍時向上帝祈禱:

        我保證,如果我活下來,我肯定信你。

        保羅的確活了下來,可是頭骨和雙腿都骨折了。

        于是他又說:

        如果再讓我見到耶穌,他就死定了。

        戴安很是疑惑,耶穌為什么要那么對保羅?

       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:天意的本質是什么?

        在現實的人類思想與充滿未知的天意之間,信仰究竟充當了什么角色?

        保羅的事故,到底與上帝有什么關系呢?

        如果我們相信善的上帝,那世界上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邪惡?

        類似這樣的話題在片中還有很多。

        戴安那些無厘頭的問題,經常讓觀眾和坐在她對面的專家一樣,陷入沉思。

        所以說,《扯淡地球史》絕不僅有扯淡而已。

        其實,戴安擁有自己的一個「扯淡宇宙」。

        你一定很好奇,她怎么這么能扯呢?

        這一切還要歸功于這部偽紀錄片的編劇。

        杰森·黑茲利、湯姆·貝克、查理·布魯克,都是網飛熱門扯淡片《去死2020》與《去死2021》的編劇。

        其中,查理·布魯克,更是《黑鏡》系列的主要編劇。

        而這個「扯淡」系列,實際上脫胎于查理·布魯克另一部作品《WIPE》。

        它也是一部「惡意滿滿」的脫口秀喜劇。

        旨在用盡憤怒、悲觀、尖酸刻薄的口吻,對這一年英國及世界上發生的熱點事件作個評論。

        因此,《扯淡地球史》這種半紀實半惡搞的偽紀錄片,一直都是他們的「優良傳統」。

        用解構、反諷的形式展現歷史發展與社會議題,更是他們的拿手好戲。

        林肯當上了總統,奴隸制終于被廢除

        取而代之的,是單純的種族偏見

        在20世紀初,社會科學家發現了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

        即女人能做到任何男人能做的事,而且還不會夸夸其談

        女人還得到了投票權

        最終女人得以選擇,聽哪個男人的話

        在這樣(沙皇統治下的俄羅斯)的世界里

        普羅大眾為了微薄收入而辛勤勞作

        少數精英卻發家致富

        在如今的我們看來,這是實在是太不公平了,簡直不堪設想

        我們根本無法想象那到底是什么樣子

        戴安這些挖苦、犀利的言語,想必大家都能會心一笑。

        看似是笑話,實則是對現代社會一針見血的諷刺。

        從另一個角度看,《扯淡地球史》也不僅僅是在講歷史。

        而是在用當下的網絡語言,對歷史進行「翻譯」。

        談到耶穌時,戴安就說:

        他活著的時候只有12名追隨者

        比我叔叔那平平無奇的社交賬號粉絲還要少

        隨后,又將耶穌的死亡,與「取消文化」聯系在一起。

        能不能稱耶穌是取消文化的第一個名人受害者?

        耶穌死亡的原因,雖然不能簡單地歸為「人們不喜歡他說的話」。

        但背后確實牽扯了很多政治、利益關系。

        因言論、行為的「不合時宜」,就通過各種輿論甚至是網絡暴力將某人釘在所謂的「道德的恥辱柱」上,讓其社會性死亡。

        這與戴安眼中的耶穌遭遇,沒有絲毫差別。

        而且這樣的事情我們看的越來越多了。

        《去死2021》中還曾針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諷刺。

        將2021年遭到封殺、下架的名人,以奧斯卡頒獎禮上的逝者環節進行哀悼。

        其中包括演員、歌手、作家,甚至還有動畫角色等。

        搞笑是真的搞笑,悲哀也是真的悲哀。

        談到肯尼迪被槍殺。

        戴安時機巧妙地吐槽了一句:

        真是諷刺啊,他還那么擔心古巴的導彈

        他明明應該擔心得克薩斯州的槍

        為什么美國人有權用槍,殺死他們想要殺死的任何人?

        這些問題直接將美國的槍支問題再次甩到大眾面前。

        美國人沒有這個權利

        謀殺在美國是非法的,但是美國人確實有權擁有武器

        美國「槍支暴力檔案」網站的數據顯示:

        截至上個月,2023年美國17歲及以下兒童在槍擊案中喪生的人數,就超過了300人。

        科羅拉多州丹佛,只在最近的一個周末內就發生了7起槍擊事件,至少1人死亡。

        2月,密歇根州立大學發生了嚴重槍擊事件。

        3人死亡,5人受傷,其中2名是中國留學生。

        這一起起事件,一串串數字,到底什么時候才能徹底引起人們的注意呢?

        為什么人類覺得,有必要發明這樣的殺人機器?

        最讓魚叔感到觸動的,還是戴安關于戰爭的問題。

        在戴安看來,戰爭就是一種恥辱,她不明白為什么人類總是要互相攻擊。

        恐懼、榮譽、利益

        教授給出了最簡單的答案,但蘊含的重量卻一點也不簡單。

        在談到核武器的時候,戴安先是講述了一大段二戰中原子彈帶來的毀滅性打擊。

        然后「天真」的慶幸,現在我們的世界中不再存在核武器。

        想到如今我們沒有核武器,真是令人欣慰啊,對吧?

        可教授立馬打臉:很多國家都有核武器。

        英國就擁有核武器,而且最近剛決定增加所持核彈頭的數量。

        核戰爭和核毀滅的威脅,仍與今天的我們息息相關。

        突然間,戴安哭了。

        可見,戴安那些看起來蠢蛋的問題,實際上引發了人們對于歷史、社會、性別等內容更深刻的思考。

        在魚叔看來,作為一部影視作品,《扯淡地球史》很好的彰顯了它的意義:

        用最通俗有趣的方式,讓專家與大眾對話,從而引發人們真正的思考。

        固然,哪里都有一些古板、傲慢的偽專家。

        但,也有一些真正能夠傾囊相授的學者、知識分子,在試圖解開人類的歷史謎團,探索人類的當下與未來。

        《扯淡地球史》并非是以一種傲慢的姿態,在向大眾灌輸知識,強加價值觀。

        而是在戴安的各種「蠢蛋」提問下,耐心地進行回應。

        讓觀眾在開懷大笑之后,還能有所收獲和思考。

        知識,本來就是可愛的。

        科普,也可以如此不正經。

        只有祛魅的專家,才能和大家進行真正的對談。

        相關內容

        娛樂HOT

        明星LOVE

      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下载,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精品,国产精品久久久,久久免费精品视频

          <track id="e411x"><ruby id="e411x"></ruby></track>

            <p id="e411x"></p>
            <pre id="e411x"></pre>
            <track id="e411x"></track>
            <track id="e411x"><ruby id="e411x"><menu id="e411x"></menu></ruby></track><big id="e411x"><strike id="e411x"></strike></big>